close

從來,對我來說「國片」都不應只因為它是「國片」所以需要被支持。觀眾始終需要的只是好戲,並且依據個人喜好不同,從而做出選擇。

(老實說我已經很久沒有看過國片了,即便台灣電影這兩年確實熱鬧非凡,片量極多)然而,為何我今天要特別把今年春節賀歲檔期《龍飛鳳舞》這部影片,拿出來講呢?

我不諱言,龍飛鳳舞的導演與我是舊識了,然而當我知道他要拍攝一部以歌仔戲電影時,老實說,我還是驚訝得說不出話來;這位曾經跟我說「高達」是誘發他想去拍電影的一位導演,為何會「這麼有勇氣」選擇一個「過時」的藝術,沒有帥哥美女,沒有青春熱血,在這個電影已然走入3D動畫的世紀,我想不只我,他身邊的朋友,多少也都會有疑問的瞬間,但同時也期待並好奇著,究竟要怎麼以歌仔戲「討好觀眾」?



王導的上一部作品「父後七日」無疑成功地將台灣傳統喪葬文化融合於戲劇之內,映後產生的廣大迴響,不只限於媒體的好評,更深入到許多有著相同經驗的人的生活經驗裡,而這些人又都是在台灣佔著絕大多數「離鄉來台北工作」的青壯年們,那份獨特的矛盾思鄉之情,那份獨特的台灣味,透過父後七日被講出來了。那麼,同樣以傳統「歌仔戲」文化作為奠基的「龍飛鳳舞」,這次又會給我們什麼東西?這麼想想之後,彷彿王導選擇以這個題材來做戲,一切也不那麼難以解釋了。

『創作總從生活中來』,真正真誠的創作,從來不是憑空捏造,而是尋找生命裡的經驗,淬鍊並誘發出,潛藏在觀眾心理,甚至早已遺忘的感動。

《龍飛鳳舞》主題是歌仔戲沒錯,但它同時也不是歌仔戲電影,透過導演古今穿插,以戲帶戲,將傳統與現代巧妙融合,流暢無比。你會隨著看戲,憶起小時候拿個小板凳,坐在廟口前看戲的時光,那時你還小,根本不怎麼專心看,也不怎麼懂,但總覺得生活就是這樣的,直到現今,你才赫然驚覺,這些情景,現在到哪裡去了?在你長大了之後,你方才透過這部電影,重新品味起那份熟悉的台灣味,唱腔的美與俚俗語言裡的趣味及迷人,是如此令人懷念,同時想想自己,是從這樣的文化裡根源的....

許多人說不清「台灣味」是什麼味,是濃濃的人情味,還是稍顯俗氣的鄉土味?看了龍飛鳳舞,你彷彿依稀勾勒出那份最讓人懷念,也流失得最嚴重的「台灣人台灣味」不正就是戲裡的「吃苦當吃補」的精神嗎?

從哪裡來,便往哪裡去
不忘本,不怕苦,堅持做好一件事情
重新看待自己身為一個(台灣)人的意義
龍飛鳳舞,最後以十分正面,卻不說教的方式,喚起了這份心底的聲音

略嫌冗長繁雜的感想,最終期盼能引發更多人去觀看,
藉由票房與口碑的影響,發酵為一股內心醒轉的力量。

當然,你必須知道這不是一部沈重的戲,相反地導演持續展現父後七日裡的幽默,
以生猛艷麗的傳統俚俗,溫暖了回憶,也同時觸發一顆「既柔軟也堅強」的心~

後記:
看電影時,旁邊坐了一對老夫妻,他們一邊看著電影,一邊頻頻對著戲中橋段,發出一聲聲看見熟悉事物的驚嘆!很讓人覺得溫暖欣慰,如果在過年時期,有什麼適合帶著父母長輩去看的電影,我想「龍飛鳳舞」最是很棒的選擇 :)

 

 

內容出處:http://movie-inshort.blogspot.com/2012/01/blog-post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龍飛鳳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