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歌仔戲堪稱是台灣人民共同的回憶之一,即便是七年級生,對小時後隨著民俗節慶,在街頭巷尾出現的戲車仍然有些許印象。王導回憶,五六歲時在三重老家,當時野台戲十分興盛,每當戲班演出,台下總會聚集大量人潮,攤販、小吃、童玩隨之興盛,在巷子口搭起的臨時舞台,就變成孩子們的遊樂場所。然而,祖籍天津的父親對歌仔戲沒有興趣,每個禮拜王導總被父親抓去看京劇,卻意外讓歌仔這項台灣民俗變成他幼年時私心的嚮往。

「歌仔戲班很像台灣的中小企業」,王導認為以家族為核心的歌仔戲班,十分具有台灣產業從家庭起步、全家大小協力的創業精神,也因此他特別著力於拍出這種家族間的革命情感。在戲班中,不管是否具有血緣關係,大夥四海為家、相依為命,有一種說不出的奇怪魅力,將眾人凝聚在一起。而《龍飛鳳舞》從《父後》原班人馬移植,演員及製作團隊之間,比一般團隊更多了默契以及與老朋友相聚的熟悉感。片末,透過腳色說出歌仔戲行話「老爺飯很黏」,不啻是為這一行人所下的最佳註腳。

耗資3500萬的《龍飛鳳舞》,有不少「不成功便成仁」的拍攝經驗。尤其是開拍頭兩天,竹子搭建的戲台因為承受不住重量而瞬間垮台,當時大家聽到「啪啪啪」的斷裂聲音,腳底頓時落空,曾經身為橄欖球隊員的王導帶頭以身阻擋,還因此掛彩,所幸沒有人員重大傷亡。最後這場「颱風天戲台崩毀」的戲碼,終於在風雨飄搖中順利殺青。而集合現代劇場演員如朱宏章、蔡柏璋,以及傳統歌仔演員的拍攝過程中也是趣事連連、笑料不斷,例如演出老團長一腳的歌仔戲大師呂福祿老師,經常以舞台演出習慣性的長聲大笑讓大家噴淚。

《龍飛鳳舞》幕後花絮
《龍飛鳳舞》幕後花絮2
《龍飛鳳舞》電影預告
內容出處:開眼e週報 http://eweekly.atmovies.com.tw/Data/327/33270069/